【在场微散文获奖作品】王茵芬《菜地里的一棵树》龙丹朗诵
第31期(2018年12月)在场微散文二等奖
授奖辞:王茵芬《菜地里的一棵树》,通过父亲、树与鸟的生命关联,呈现了生命与爱的美好及深深的原乡情怀;轻柔的叙述与亲切的文字,让文章富有了质感。
菜地里的一棵树
文/王茵芬
家门前的菜地里多了一棵木兰树。如果没有躲在桠杈间的鸟窝引起我的注意,或许不会在意一棵掉光叶子的树。
未曾见过这棵树开花的样子。它笔挺地站在那里,主干修长,枝条疏朗。
三年前的早春,某天,父亲去小镇路上,发现一棵木兰树歪倒在拆迁后的废墟里。原本瘦弱的它遭遇硬物撞击,并挤压,根部几乎裸露。父亲缓缓地弯下僵硬的腰,扶起它,抱在怀里。他像收养一个受伤的弃儿,将树种在菜地,用木棍和绳子固定主干,好让它挺直了往上生长。
泥土的气息唤醒了木兰树。它身上的伤痛被沃土治愈,恐惧的心安顿下来,在父亲期望的目光里一个劲地长高,长大。
鸟窝非常精致。这该是哪种鸟安的家?听父亲说,有灵性的鸟喜与人亲近、共处,把窝搭在家门前向阳的树上,这也说明家园的风水好。
菜地不大,一棵树的生命却是这般辽阔,可以让鸟儿栖息,搭窝,繁衍生息。
父亲拎着一把铁锹走上来,说,掘几个萝卜给你。他步子迟缓,腰明显弯了。内心不禁一阵酸楚,这些年,我忽略的仅仅是一棵开花的树吗?一时无语,连“哦”这个字也梗在喉咙里了。
菜地一片绿意。冬日的阳光照在父亲歪斜的身体上。几十年来,他种了一茬又一茬的蔬菜,菜地依然年轻,而他老了,像冬天的一棵老树。
忽见一只小鸟飞到窝边,“喳喳”叫声尤其清亮。是喜鹊么?
我含泪笑了,环顾家园,如此温情。父亲救活的只是一棵树吗?
(责任编辑:偏说 终校:袁志英 制作:四季芳 547字)
获奖感言:
这次非常荣幸获得在场微散文同题竞赛第31期二等奖,感谢在场!感谢评委老师们,给我莫大的鼓励!每一期的在场微散文写作永远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,也是在寻找突破中获得写作的快感。今晚周闻道老师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,细细品味,获益匪浅。他说:“突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,是一次只有开始,没有终结的长征。"而赞助人龚益成先生的致辞中最后一句话“做人与作文,坚持的是激情,坚守的是担当",说出了大多数写作者的心声。在场精神,永远在文学路上。
作者简介:王茵芬,笔名:薄暮。江苏省作协会员。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、随笔两百余篇,散见于《雨花》《当代人》《岁月》《翠苑》《太湖》《鹿鸣》《四川散文》《在场》等。著有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《青花瓷碎片》。
主播简介:龙丹,本名郑志刚,在场主播。东坡故里四川眉山人,现供职于眉山市东坡区。“用声音传递情感,用声音感悟生活”。
在场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发现。我们在从蒙昧中走来,走到现在,走向未来,走向文明的进程中,无时不闪耀着发现的光芒。可以说,发现是人类文明进步中最美丽的风景。
我们在谈到发现时,想到了什么?苏轼是看见:“遇隙则发见,臭味实一族。”宋应星则是创新:“ 唐开元宫中镜,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……朱砂斑点,乃金银精华发现。”(《天工开物·镜》)欧阳修想到的是表现:“虽其埋没而未出,其精气光怪,已能常自发见,而物亦不能揜也。”
在场微散文同主题有奖征文竞赛第31期命题:发现
面对纷繁的世界,你会想些什么、想到什么?你介入了吗?不是用形而上的逻辑演绎,而是用你的生花妙笔,呈现你独特的富有创新意义的发现,一个属于你的世界。
上世纪80年代,内地女歌手朱逢博引入一首台湾校园歌曲《踏浪》,一炮而红,风靡神州。这首歌的"火",不仅在于它制作团队的"牛":原唱沈雁,台湾第一代玉女偶像歌手;作词庄奴,台湾词圣;作曲古月,华语乐坛顶级音乐制作人,邓丽君的老师。更重要的是它呈现出来的音乐精神,触动了人们的心灵,让人发现了一种生命的向度:“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,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……”
踏浪,踏于波浪之上。其象征意义当然不只是泳技高超,如《续小五义》的“五位分波踏浪,踩水直奔正西”,而是有更深刻的生命意义。它是苏东坡的“不忧踏船翻,踏浪不踏土”;它是一种精神,一种姿态,一种傲立潮头的勇敢、无畏、奋斗和不怕牺牲的气慨,也有与自然或事物相谐共存、相亲共荣的意思。
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竞赛第32期主题:踏浪
新年伊始,岁月与流水都是新的。请以你独特的视角,发现并呈现你眼中的踏浪人生。让精神在场,坐看云卷云舒,诉说潮涨潮落。
在场微散文第32期征文一人一稿,上限为550字,必须是原创首发(如其他平台、网站、论坛及报刊已发的,请勿投)。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、作者和字数,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,简介写在文章下面(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,标题小二号字加粗),并注明所在地。截稿日期为2019年3月20日。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:zczy0838@126.com。
在场微散文群,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,旨在宣传、交流、倡扬在场写作。
在场微散文,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,主张通过在场性、微叙事、快节奏的书写,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。
在场微散文奖,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,每两月一期,每期设一等奖一名,二等奖二名,三等奖三名,优秀奖六名,分别奖给1200元、600元、300元和50元奖金,并颁发获奖证书;所有获奖作者,均奖励“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”或作品文集和《在场》杂志一本。
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。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。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1(1~7期)在场微散文总目录2(8~20期)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3(21~30期)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4(31~期)
第31期在场微散文奖二等奖
在场管理团队
总 编:周闻道
副总编:宁静、雪夫、晓来轻酌
总编助理:李晓群、唐剑波
赞助人:李玉祥、龚益成、北京了了、蓝鹏飞、巴蜀佐人
在场编校:宁静(组长)、杨培铮、袁志英、钱昀、刘月新、刘小四、偏说、杨培铮、六六、刘爱国、李慕云、李世琼、吴微
在场朗诵:海之魂(组长)、郭万梅、花语、龙丹、吴海燕、万军、万一、芳菲
在场阅评:郭连莹(组长)、润雨、高影新、楚歌、齐海艳、赵琳、邓文静、张玖玲
在场制作:四季芳(组长)、刘珍、胡君涛、杨惠泽、张倩男
在场终校:袁志英、杨培铮
特约评论员:郭连莹、乔民英
请勿一稿多投,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,请勿投。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。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;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,可自行处理。
文章校对后只修改一次,请定稿后再投稿。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“修改稿”。
长篇稿件要求1500字以上。
此为《在场》杂志选稿平台,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,如不同意,请在稿件中注明。
关于稿费普通作者返一半,贫困作者扣除腾讯运营费后全返。
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:zczy0838@126.com
《在场》杂志投稿邮箱:zczy0838@163.com
在场网站:http://www.zczysw.com/